人不講理,是一個缺點。人只知講理,是一個盲點。通常越有知識的人,越相信講理就可行遍天下。講理也可行遍天下,但行到家裡就不通了。
家裡的老婆就是不和你講理的人。常常有那麼一種男人,在外面人稱教授,開會時儼然專家。面對一屋子的人演講,能引經據典、侃侃而談,聞者莫不折服。
但走進家裡,面對識字不多的老婆,說盡天地間的大道理,說得唇焦舌乾,就是不能使老婆講理。他始終不明白一點,夫婦並不是講理的關係。
要想想看,她當初嫁給你,豈因為你擅長講理?實指望你疼她、寵她一輩子。如今你忘了疼她寵她,動輒要和她講理。你很講理,會講理,能把白馬說成非馬,她早就知道,她就是不吃你這一套。
你便有一百個理又待如何?其實你只要略施小惠,稍表殷勤,說句感性的話、送個小禮物,眉目間表示未忘對她好,你就是一百個理通通不對,她也願意聽你的。
女人之於男人,只要你對她好。你對她好了,你作強盜,她願意作強盜婆;你作漢奸,她願跟著你挨罵。
但你不疼她,你再偉大,你是聖賢帝王,講不講理一概與她無干──這是把事情說得極端了。
重要的是她的基本意識型態如此,你要和她講什麼理?
有一天,如果碰巧她在和別人講話,你不妨注意聽聽。你會猛然發現,原來她和別人講話是很講理的!
可見她只是不和你講理。她故意不和你講理,當然是暗示你要以理之外的感覺對待她。
可惜你從柏拉圖讀到康德的『純粹理性批判』,涉理深矣,迷於理亦深矣,聰明一世,就是想不起該什麼時候講理,什麼時候不必講理。
當年蘇格拉底一生誨人無數,就是與妻子說不通理。蘇格拉底,智者也,尚有不逮,你我又待如何?
單身,有時不一定是貴族。單身也會比較自由,但自由也有一個同義詞,叫作寂寞。
因為人不是什麼時候都喜歡一個人獨處的;有時好東西需要跟人分享,有時候難過需要人安慰。
單身貴族產生的原因是因經濟上的獨立、人格上的獨立以及感情上的獨立。
獨立是什麼?獨立是需要而不依賴,一個獨立的人需要異性,而不依賴異性。
做情人之前,她應該先是朋友。她成為你的朋友之後,出現在你的生活裏,才有可能認識你、了解你、知道你的長處而對你產生好感。
進一步發展感情變成情人、對象。世界上的顏色並非只有白色和黑色,黑與白之間還有很漫長的灰色地帶。
只要多相處,便能發現對方的優點、產生好感,這才是發展感情的自然過程。
『一見鍾情』以及『從一而終』的感情是不切實際的,我們需要的不是這種不切實際而虛幻的感情。
有人形容跟異性交往,就好像在海邊撿石頭,大家都會撿喜歡的那一顆。
一旦撿到一顆你最喜歡的石頭,便把它帶回家去,好好對待它,因為那是妳唯一的石頭。
而且要記住,從此後不要再到海邊去。(永遠相信,我已經找到最大、最美、最適合我的那一顆)。
跟異性交往最重要的不是他有多好,而是他對你有多好。
一個人如果條件很好,有一百分,可是這一百分之中他只給你三四十分,或一二 十分;
相反地,另一個人也?只有七八十分,可是他卻是全心全意的對待你,那你應該選擇那一個?
其實每一個人的條件都是一樣的。不管你有多好,都還有人比你更好。
你雖然做不到一個『最好的人』,可是你卻做得到一個"對對方最好的人"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